焦点热门:碧江:转化优势 良好生态驱动绿色经济

来源:天眼新闻 时间:2023-06-19 13:33:14

6月11日,碧江区瓦屋乡丁家溪村种植杉木树的大户刘洪喜,望着郁郁葱葱、高大挺拔的杉木树乐滋滋说:“国家的政策好,让我们不用走出大山,也能增收致富。”


(相关资料图)

昔日丁家溪村的山林多数是灌木林,杉木树寥寥无几,产生不了任何经济效益,村民们自主造林的意愿不高。

2007年集体林权改革后,往年靠跑运输车为生的刘洪喜,第一时间拿出自己全部积蓄,购买20多万株杉树苗,全部种在了自家责任山的1000亩荒山上。

看到刘洪喜自主造林,村民也纷纷加入自主造林的行列。为此,该区还制定造林补贴政策,将补贴标准从200元/亩提高到300元/亩,引导群众自主造林,目前瓦屋乡自主造林面积已达到5000余亩。

转眼15年过去了,小苗长成了大材。刘洪喜在政府帮助下顺利拿到了第一张1000方采伐证,按照现市场价格每立方米650元计算,他可获得65万元收入。

作为碧江区林业大乡的瓦屋乡,近年来有效利用山高坡陡耕地少的山地环境,推广造林补贴试点,采取“先植后补”的造林模式,破解了林业生态建设难题。

据介绍,该区还建立了区乡两级森林管护机构,年聘生态护林员680人,年管护森林面积6.2万公顷。目前,该区有国家级森林村寨1个、省级森林村寨52个,省级森林乡镇10个、省级森林人家112户。森林覆盖率达68.21%,村庄绿化覆盖率达52.9%。

此外,碧江积极深化林改,盘活森林资源;采伐指标阳光分配,采伐管理从严从简,采伐作业自主管理,不仅激活了林农的自主经营权、激发了林农的造林积极性,还成功走上了一条林业资源变资产、资产变资本的“三资转换”发展新路,激活了绿色资源的市场配置。

绿色发展,让青山增绿生金,也让绿水添彩长银。浙江农夫山泉有限公司在碧江区建设年产33万吨饮用天然水生产线项目,该企业建设十多公里长的供水管道,采自六龙山麓的优质山泉水进行检测、罐装、装箱,然后发往世界各地。

良好的生态环境,还引得同德药业、好彩头等全国知名企业纷纷入驻碧江,优质的水资源为落户企业源源不断注入同行业间不可多得的优势,其产品深受市场欢迎,企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尹洁

通讯员 韦继升

编辑 刘煜妤

二审 杨聪

三审 朱邪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北方文旅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  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